- 他的文章
香能清心、静气、养性。燃香一柱。在烟霭缭绕中将燃香的意义升华至生命的极点,心香一瓣,邀满十方,一诸佛悉遥闻,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愿一切众生,藉有相之香,入无相心香,返闻自性身香,离一切杂念而符解脱,才是香的极致妙用何不妨,品一品您自性中那份心香!1礼佛祭祖在礼佛和祭拜祖先时,人们都拈一柱香,接着缭绕的烟雾,传达心中的那份敬意与追思.2…… 查看全文
曾被我国著名诗人陆游描写成“绵绵如皋端之急,蔼蔼如山穴之云”的中药香不仅是中华传统医药的瑰宝,而且近年来在防病治病,美化生活、洁净环境、陶冶性情方面的独特作用开始引起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薰燎的记载;秦汉以来,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国外香味药物源源传入中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有着悠久传统历史的“薰香疗法”;隋唐时代由于海陆交…… 查看全文
传统香的发展,是走过了与其他事物发展相同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普适到个性的展现过程。它的根本之妙,尽是在“和香”中体现出来。传统香的发展也走过了从单品香到和香,形成有效验方的过程。和香,不是简单的香药的组合,是根据主体需求,按药性进行科学的配伍,和香与单品香的不同点首先在于功效的差异。和香是从整体上作用于人的不同层次和方面,而单品香往往是功能比较单…… 查看全文
收藏中有时会碰到如此情况:随着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泯没及其传承人的失去,会使与之相关的器物让今人难称其名,我曾遇到过这种事例。每当我手持这尊宋代白釉瓷炉,总是觉得沉甸甸的,那倒不是由于器物的贵重,而是面对它就会心绪沉郁:该古瓷收藏有年,却还未给它准确命名。曾经翻阅有关图籍,对我那件类似藏瓷的器名,也是众说纷纭:有的称之为喇叭足灯,有的称之为高足杯,有的说它是…… 查看全文
印光大师开示: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弘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 查看全文
中国用香历史久矣,“香”上古时礼天地之用香曰“上香”,可通天感地、感召神灵;修身养生用香曰“中香”;祛病疗疾用香曰“下香”。到后来称上药、中药、下药,中国自古讲究中庸,故取其中称“中药”,后来发展成中医。“上香”纯正,易达精神,久用无碍;“中香”复合可强身健体,亦可长用;“下香”疗疾,量多有害。古人待客用香易选平燥之材复合而成,易使人平气静气。写作阅读选甘、…… 查看全文
香道现在听起来很陌生,其实是地地道道的国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用香的习惯。香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远古的时候,香主要用在祭祀上。秦汉时期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隋唐五代生活用香更加普遍,宋代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为上流社会怡情养性的四大雅事。香道追求的不只是味觉的感受,而重在参与整个行香过程和带给人们的心灵体悟,追求物我两忘,返璞归真,明…… 查看全文
一、香为佛使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即“乾闼婆”,不食酒肉,唯求香味为食,以资阴身,又自阴身出香,古名香神。以后被引为佛教护法的八部之一。佛教中用语,据《贤愚经》卷六载:佛陀当年住在祗园时,长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旅旃檀堂,准备礼敬佛陀。他手持香炉,遥望祗园,梵香礼敬。香烟袅袅,飘往祗园,徐徐降在佛陀头顶,形成一顶“香云盖”。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 查看全文
中草药具有一定气味,与其性味相关,也是其功效的物质基础。一些中药天然芳香,沁人心脾,如艾叶、藿香、薄荷、山奈、川芎、当归、苍术、白芷等。闻之则提神醒脑,通鼻开窍,并具有驱虫消毒、避疫、防病的功能,对预防流感和疾病有一定作用。时至春季,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增加,呼吸道传染病也增多,最近的甲流病例有增加的趋势。除了内服中药外,外用中药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南方医科大…… 查看全文
古代的芳香疗法,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又渐渐被人遗忘。到了公元20世纪,由大量使用合成的化学药品出现了不少副作用,加上“一切回归大自然”的呼声不断,们重新评价天然物质的医疗作用,“芳香疗法”又进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中。1928年法国医生加特斯特首次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芳香疗法。而在此之前的19世纪末,德国就已经开始把“森林浴”的效果应用到医疗领域上来。当时有人利用森林中…… 查看全文
“芳香疗法”这个词虽然是法国医生金·华尔奈特于1964年创造的,但我们只要回顾一下香料发展的历史,便不难发现,我国早在5000年前就已应用香料植物驱疫避秽;古巴比伦和亚述人在3500年前便懂得用薰香治疗疾病;3350年前的*人在沐浴时已使用香油或香膏,并认为有益肌肤;古希腊和罗马人也早就知道使用一些新鲜或干燥的芳香植物可以令人镇静、止痛或者精神兴奋。屈原在《…… 查看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富庶,生活质量日渐提高,薰香在许多城市里普及开来。如今一些城市里流行的香薰方式,主要有香薰美容、香薰疗法,以及日常家居中的薰香。这类薰香的费用,一般都较昂贵,实属一种中等以上收入人家的身心享受。于是许多人就将这种薰香的习气,当成又一种高级泊来品,成了新贵的一种象征。其实,我国自古就有薰香的历史。古人很早就已懂得,香薰能够美…… 查看全文
安息香安息香是佛典中常提及的香料,音译为求求罗、掘具罗、窭具攞、求罗、局崛罗,又称为干陀啰树香。因为当初是由安息国的商人传到中国,所以称为安息香。安息香是指由安息香树所产生的脂汁块。安息香树的产地大多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地方,也产在暹罗、印度、波斯;树干丈余,叶密、轮生、椭圆形、全缘,叶里有绵毛,花梗亦为白色的密毛所覆。结小型球状的果实,并覆有密毛。树汁有香…… 查看全文
霍香,即多摩罗跋香树,其花色微黄,树皮含有肉桂的香味,是发汗、健胃的良药。霍香的茎、叶可提取芳香油。地面部分可入药,其性微温,其味辛甘,其功能为解署、化湿、和胃、止呕等,主治感受暑湿、头痛发热、胸闷腹胀、呕吐、泄泻等症。在藿香草中,最佳的藿香称为广藿香,原产菲律宾,东南亚栽培较多,广州、海南省和台湾省也有大量栽培。在《南方草木状》说,藿香出产于交趾、九真、武…… 查看全文
乳香,即薰陆香树,其形状和香气颇为类似松脂,颜色略带黄色,古来与安息、旃檀、龙脑、苏合、多揭罗诸香等分和合,用作烧香供养。中国大约自三国时传入此香,现在许多印度或伊朗人常烧此香,用来清净室内空气。在《翻译名义集》卷三中称乳香为“杜噜”:“杜噜”,此云薰陆。南洲异物志云:状如桃胶,西域记云,南印度阿吒厘国,薰陆香树,叶似堂梨,亦出胡椒,树叶若蜀椒也。南方草物壮…… 查看全文